欢迎您进入中国数码摄影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查询]
 
查看: 2334|回复: 35

古堡沧桑(系列0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0 0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舟 于 2015-3-17 23:48 编辑

《沧桑古堡》系列片,本想在一贴中发毕,但考虑到大家不易观赏与点评指导;也不容易粗略的了解张家口地区内的文化底蕴,因此改为分贴发。
《沧桑古堡》系列片,是以古堡门为背景的,力图反映过去与现在,但本人水平有限,不能深度的挖掘内涵,而且片子取材范围广,也不是详细的去叙述具体事宜,所以,只能作为记录。
图片包含张家口地区内各县的古堡。宣化城内的三个门楼、张家口大、小境门、张家口堡子里及村堡的堡门没有留存的我在别的题材中再做介绍
(我仅以蔚县村落古堡做一粗略介绍)
蔚县历史上曾有八百庄堡之誉,有村则有堡,遇堡便是村。当年村堡林立,全县所有的村民都居住在堡围子里,日升出堡而作,日落归堡而栖,那大大小小的堡围子是家的眷恋,是避风的港湾,是保一方平安的象征。用黄土夯垒起来的厚重堡墙,用铁皮包着厚木、钉着铁钉,可以开关的宽大堡门,在冷兵器时代,村堡是坚不可摧的防卫设施,既能抵御兵燹匪祸,也可阻挡狂风侵袭和洪水泛滥。任其堡外风声鹤唳,堡内却是安然无恙。
      
饱经风雨战乱磨难,历经千百年沧桑巨变,如今,在蔚县的土地上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年八百庄堡的壮观景象了,但据实地调查,依然保存比较完好的村堡尚有一百余座。这些古堡在岁月流逝的时代变迁中虽然作为当年起防卫作用的功能早已不在,人们也早已不再作为安全的护身而倚重,古堡也早已老态而苍凉了,但是它们那古朴浑厚的风骨尚存,雄姿不减,承载的文化根脉犹在,似在风雨中彰显着蔚县人的气质和品格,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陈述那遥远的过去。
      
溯源蔚县村堡的兴起,盖肇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远古时期,蔚县是北方游牧民族举兵南侵和中原农耕民族拒北安内的战略要地,双方动辄聚集几万几十万军队,旌旗遮天,马蹄动地,尘土飞扬,挥戈舞刀,在这里浴血鏖战,骁勇杀伐。远从春秋末赵襄子灭代始,不论是汉高祖扼控天险飞狐峪,还是汉武帝以代郡为桥头堡出击匈奴;不论是光武帝征剿冀州群雄,还是曹操北征乌桓;也不论是辽金大战,还是宋辽相争,直至忽必烈跃马南下、朱棣靖边扫北,蔚县都是厮杀战场,硝烟弥漫,战乱频仍,兵祸连绵,为当地民众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为了捍卫生存,蔚县的先民们受到城堡御敌的启迪,村与村相互效仿,凝聚合力,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纷纷围村筑垒堡墙。尤其是明朝洪武年间重修蔚州城之后,更是掀起了筑垒村堡的热潮。他们采用板筑法,用黄土一层一层加高夯实,既高又厚;堡墙虽然不及城墙那样宽厚高峻,也没有用烧砖包砌,但在堡墙上也建了敌楼、角楼、马面等,一旦发生兵荒马乱,关闭了堡门,即可避免外祸殃及。在建造村堡的不断实践中,人们除了仿照蔚州城在北堡墙的至高处盖了真武庙外,还在堡内建筑布局上因地制宜,精心策划,建造了规模不等的各类大小庙宇、戏楼,民宅、街巷也错落有致,衬托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建堡的另一个特点是,巧妙利用地形,把堡墙垒在临沟的沟沿上,假势增高堡墙的高度,以保堡内平安。因为再高的房院也高不过堡墙,所以一个堡围子里把几百户院落围裹得严严实实,既可以阻风挡洪,也可以抵御外患,保家生存。直到后来,在全蔚州形成了拥有八百庄堡的犹如是军事碉堡群,不仅巍巍壮观,叹为观止,而且各村堡不但可以连堡抗敌御寇,还可以依堡各自为战,有效地打击敌人,保卫自己。
      
纵观蔚县现存的古村堡,大凡建于明朝之后的村堡,明显是受到了重修蔚州城的影响;再从主要建造格局及形制上考察,其效仿城的迹象也很明显。城大于堡,北城墙上盖玉皇阁楼;堡小于城,北堡墙上盖真武庙。玉皇是诸神之至尊,而真武大帝是主玄武的神灵,都是取镇守一方而保佑一城一堡平安的吉祥之兆,也是修城筑堡的美好憧憬。
      
蔚县土地上现存的一座座古村堡,是蔚县先人们亲手用黄土堆起来的见证历史的千古奇迹。它是蔚县人不甘屈辱,保家安土,勇于生活的历史见证,是蔚县人能够战胜一切艰险而不甘于受命运摆布的个性昭示,也是蔚县先人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
巍峨高耸的南、北两山给蔚县留下了许多关隘,最著名的有石门峪、飞狐峪、九宫口、松枝口、金河口、鸳鸯口、榆林关和五岔口八大峪口。这些众多的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使得蔚县自古以来既是中原与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文化、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地区之一,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蔚州周围绵延群山中迂回蜿蜒着筚路蓝缕的蔚州人八条通商古道:穿越石门峪通往灵丘,直达太原、山陕;过飞狐峪,途经倒马关,进入中原;经九宫口峪,到涞源,过紫荆关到达京津;过松枝口峪,翻过岭南,直达涞水,进入京西;经鸳鸯口、渡过桑干河,越过深井十八盘直达宣化、张家口,再经沽源通往辽东;过榆林关到阳原、东城、怀安,直达内蒙古库伦和恰克图;经五岔口,过阳原西城通往山西大同和内蒙古包头、临河一带。在没有机动运输工具的时代,这些古径一直是华北平原与山西黄土高原、蒙古大草原间的通商要道之一。这些如今岑寂的古径,当年曾行走着南来北往、西去东进的独特运货队伍被当地人称为高脚骡帮。它们穿行于乱石巉岩、往返于盘陀曲径,昼夜络绎不绝,四季铃声叮当。骡帮南下时运出去了草原的皮毛、干果、药材,蔚县的煤炭、白麻、小米、大缸等物资;北归时驮回来花生、红枣等京津杂货,中原的小土布、棉花、鞋帽、服装等,苏杭的丝绸、茶叶等。于是,蔚县便成了关内外物资交流的集散地。
这些用泥土囤积起来的堡城充分显示着蔚县人民的祖先的聪明智慧、勤劳与勇敢。大江东逝水,奔流永不息。时代变迁,物换星移,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永存。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1: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舟 于 2015-3-17 23:48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1: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舟 于 2015-3-17 23:48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1: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1: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1: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1: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7-10 04: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光影{: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环球数码摄影网 ( 京ICP备10207337号 )

GMT+8, 2024-6-18 02:25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协会理事团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协会QQ群


摄影创作团客服QQ:914276518 图片后期客服QQ:1614721425 摄影线路客服QQ:1652860777 论坛管理员 QQ:281237288 协会办公室 QQ 953622455
电话: 010-60789008  手机 15330216677 邮箱: cd-pa@163.com 李济山老师 QQ:245422381 手机:13910696834
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 官网 www.cd-pa.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东亚上北12号楼2单元2006室
网站备案信息:京ICP备12028442号-1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715号 号,公安局备案号:京公安网安备 11011402000193 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